<optgroup id="1br40"></optgroup>
<code id="1br40"><xmp id="1br40"><pre id="1br40"></pre></xmp></code>
  1. <samp id="1br40"><tt id="1br40"></tt></samp>
  2. 姓:  名:
    當前位置: 首頁 > 姓氏名人 > 藝術家 > 葉竹盛
    葉竹盛

    葉竹盛(臺灣中生代的重要藝術家)

    葉竹盛,1946年出生于臺灣高雄鼓山,1977年西班牙馬德里最高藝術學院畢業,現兼任臺灣藝術大學美術系教授,是一位臺灣中生代的重要藝術家,他的作品中將西方抽象的表現形式,注入東方哲學的思想內涵。在繪畫內涵上,葉先生也是臺灣以藝術探討生態環境議題的第一人,以種子、海洋、土壤、花朵等元素,展開人與自然的對話,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懷。

    個人資料

    • 中文名葉竹盛
    • 國 籍中國臺灣
    • 出生地臺灣高雄鼓山
    • 出生日期1946年
    • 職 業藝術家
    • 畢業院校西班牙馬德里最高藝術學院

    葉竹盛相關資訊

    葉竹盛詳細介紹

      葉竹盛的自述

      我出生於高雄鼓山山腳下。小學三年級之后環境驟變,開始過起「無殼蝸?!沟钠瓷?。從山腳搬到海邊哈瑪星,三民到忠孝。五年級搬到臺南市運河渡船口附近,轉讀協進小學。三所小學各有特色:三民系日據時代蓋的歐風磚瓦建筑,古色古香,學府氣息。校園有棵巨大的老榕樹,長著許多氣根,很迷人。我曾以之為題入畫。忠孝是西式現代建筑。協進是木造日式校舍,平易近人。

      這是特別額外的收穫-發現不同的空間佈置會予人不同的心靈感受。

      小時男童的玩樂,不外打彈珠,尪仔標。那時擅長畫尪仔標、尪仔仙,不僅藉此自娛,也愉悅同學。只因能模仿得很逼真,受到老師和同學的夸讚。從繪畫帶來許多快樂。

      初中就讀新豐中學,當時,美術老師師大畢業,氣質秀逸,發現我對美術有興趣,除提供材料并將美術教室鑰匙交我保管。初二參加安平古堡繪畫比賽,這是首次寫生,畫得不理想,結果落選。但這并不影響我對繪畫的興趣。

      進入雄中,課業取向不均,英文、史地是我的要害,數學、體育、美術為最愛。當時美術老師有兩個,一個女老師,另一個就是羅清云老師。

      記得一年級的時候去雄中美術教室上課,在辦公室有兩幅畫,是羅老師的作品。一橫幅--雄中鳥瞰圖。精確的比例,畫出校舍、操場、泳池等佈置,有如建筑師般專業。另一直幅畫的是人體各種不同動作、姿勢,形、線精準靈動,是正在進行中的油畫,未完成。

      美術教室一部份列排長桌,一部份空間放置畫架,后面墻有兩大面板子。羅老師分出兩大主題:一、昆蟲世界。二、海洋世界。同學自由選擇分組。我選昆蟲。步驟:先畫在厚紙版,剪下、分類、佈置、固定,以滾筒滾上油墨,效果像版畫。海洋世界步驟差別於海洋生物賦予各種色彩后統整,頓時,美術教室生機盎然。

      羅老師是我藝術生涯的關鍵人物。當時甫從師大美術系畢業,教學認真,觀念新穎,不主張模仿,特重美的內在感動,常出題讓學生嘗試創作,有時親自帶領學生戶外寫生,觀察大自然。有時則用同樣題材,不同的技法形式,親自示范給學生觀摩。建立學生美術視野的擴張。更成立美術社團,申請經費,鼓勵比賽;利用假日、課餘指導學生。羅師母也常在放學后到社團和學生打成一片。羅老師收入微薄,刻苦耐勞,家俱、工具自己做,生活清苦,但熱愛美術,尤擅水彩。感覺敏銳、細心,生活內涵幾乎都是以創作為中心,和不遺餘力的美術教育上。這種人格風范,深深打動我心靈。那高中時期,除了學校唸書,在家時間以外,就是去和羅老師、師母在一起畫畫、聊天,就是我無上的快樂和滿足。

      高三為選系而掙扎,本來鎖定在體育、數學、美術擇一。家人顧念出路問題,希望選數學,個人傾向體育。后來被羅老師、師母知道,同表惋惜,并鼓勵考美術系。於是經過再三與家人溝通,終於獲得家人首肯,決定選擇這條當時人們公認清苦的路。同期校友蘇瑞鵬很有緣的成為藝專同學(上了成功嶺又同連同排睡上下舖,退伍后他在壽山國中,我在前鎮國中任教直到出國。)吳光禹考上文大美術系。

      上了大學之后,某次回雄中,羅老師給我一大疊作品,他依序整理收集我雄中時全部的作品。驚愕、震撼、感動。我深深懾服羅老師的用心與情操,他對學生有如自己的孩子。

      葉竹盛參與的展覽

      臺灣抽象表現主義代表畫家葉竹盛,于3 月 28日至4 月11 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第五展廳首度展出“窮·止·常·故”——環境·種子系列作品 。自 2007年以來的“種子系列”乃著眼于他對環境生態的關懷,其自創作核心《秩序·非秩序》,透過人們生活周遭的生命現象的細微變化擴大至整個世界運行軌跡的不變;從葉竹盛個人畫筆下微觀的種子樣貌的轉變為各種面向的敘述,實為作者個人的宇宙觀。

      展覽主題乃取自《莊子·秋水》篇中河伯與北海的對話,闡述萬物生息相關、環境與人互為載體之命題;“窮·止·常·故”即在時間無休止的宇宙間,萬物生生不息,得與失并非常態,因果也無定律。猶如葉竹盛的創作至今仍是以動態方式辨證地進行中。[2]

      2009年9月3日,由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上海藝術博覽會主辦、悠閑藝術中心承辦的“歸一·不盈”臺灣畫家葉竹盛個展在上海美術館開幕,來自滬臺兩地的近百名美術工作者和美術愛好者出席了開幕式。這也是葉竹盛先生繼2009年4月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展出“窮·止·常·故”——環境·種子系列后,再次在中國大陸舉行個展。

      這次個展的主題“歸一·不盈”具有天人合一的哲學意義,也是葉竹盛先生長期以來對環境生態深層關懷的具體表現。尤其是展出的“海洋生態系列”畫作體現出藝術家對于海洋與人類關系的反省與思考,并揭示了海洋對于個人心靈的感悟與啟發。

      這次展出的代表畫作──《海洋·生態7》,可以看到是葉先生以一個藝術家獨有的力道加上氣度所呈現出的畫面——淡藍、深藍、灰和白的顏料,用筆觸構建出波瀾變化的節奏和律動感之的行云流水,宛如潮水亙古始終不變的漲退。

      葉竹盛的人物評價

      葉竹盛先生是一位臺灣中生代的重要藝術家,他的作品中將西方抽象的表現形式,注入東方哲學的思想內涵。在繪畫內涵上,葉先生也是臺灣以藝術探討生態環境議題的第一人,以種子、海洋、土壤、花朵等元素,展開人與自然的對話,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懷。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亚洲国产成人成上人色爱,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optgroup id="1br40"></optgroup>
    <code id="1br40"><xmp id="1br40"><pre id="1br40"></pre></xmp></code>
    1. <samp id="1br40"><tt id="1br40"></tt></s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