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1br40"></optgroup>
<code id="1br40"><xmp id="1br40"><pre id="1br40"></pre></xmp></code>
  1. <samp id="1br40"><tt id="1br40"></tt></samp>
  2. 姓:  名:
    當前位置: 首頁 > 姓氏名人 > 文學家 > 鄭伯奇
    鄭伯奇

    鄭伯奇(著名文學作家)

    鄭伯奇是我國著名的文學作家、劇作家、文藝理論者,左翼文學運動開創者之一,1910年參加同盟會和辛亥革命。1917年赴日本先后入東京第一高等學校、京都第三高等學校、帝國大學。其后以公費入南京民國大學政治專修科,后轉上海震旦大學初級預備班讀書。1921年在日本與郭沫若、成仿吾、張資平、田漢發起成立創造社。1926年回國,到廣州中山大學任教,并在黃埔軍官學校任政治教官兼入伍生部政治教官。

    個人資料

    • 中文名 鄭伯奇
    • 原 名 鄭隆謹
    • 國 籍 中國
    • 民 族 漢族
    • 星 座 雙子座
    • 出生地 陜西長安
    • 出生日期 1979年1月25日
    • 職 業 文學作家、劇作家、文藝理論者
    • 畢業院校 京都帝國大學
    • 代表作品《抗爭》、《軌道》、《憶創造社及其他》

    鄭伯奇相關資訊

    鄭伯奇詳細介紹

      鄭伯奇的主要成就以及事跡

      鄭先生原名鄭隆謹,筆名東山、虛舟、何大白、方鈞、鄭君平、席耐芳、華尚文、樂游等。1895年農歷五月十九日生,陜西省長安縣瓜洲堡村人。大革命失敗后,到上海從事文藝工作。1928年創作了表現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欺凌的獨幕劇《抗爭》,任上海藝術大學教授、藝術劇社社長。后參加“左聯”,先后編輯《創造月刊》、《北斗》、《文藝生活》、《電影畫報》、《新小說》等期刊,編《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三集》,發表過話劇、短篇小說、電影劇本和影評。

      抗戰爆發后,到西安編輯《救亡周刊》。隔年到重慶,任職于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員會。1943年東回西安任陜西師范??茖W校教授。1945年為《秦風日報、公商日報聯合版》主編副刊《每周文藝》。1946年出版《參差集》。

      解放后,歷任西北大學教授、西北文聯副主席、作協西安分會副主席,并協作評論和回憶錄。其中回憶創作社的文章有重要的價值,后結集為《憶創造社及其他》。

      鄭伯奇在30年代撰寫的部分電影評論文章,收入《西棲集》,抗日戰爭時期,曾在重慶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員會委員。1943年冬回西安,1944年起任教于西安省師范??茖W校,1945年曾主編《秦風日報、工商日報聯合版》的副刊“每周文藝”。新中國成立后,在西北大學任教授,1951—1952年創作秦腔劇本《血訓圖》和《史惠珍勸夫》,此后還曾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1979年1月去世。

      鄭伯奇的主要著名的作品

      抗爭(話劇、短篇小說合集)1928,創造社

      軌道(戲曲集)1930,啟智

      寬城子大將(中篇小說)1932,良友

      打火機(短篇小說集)1936,良友

      兩棲集(文藝理論集)1937,良友

      墻頭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37,千秋

      哈爾濱的暗影(話劇)1941,上雜

      參差集(散文、譯文合集)1945,大陸圖書雜志出版公司

      憶創造社及其他(回憶錄)1982,香港三聯

      中國新文學大學·小說三集 編選,1935,良友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亚洲国产成人成上人色爱,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optgroup id="1br40"></optgroup>
    <code id="1br40"><xmp id="1br40"><pre id="1br40"></pre></xmp></code>
    1. <samp id="1br40"><tt id="1br40"></tt></s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