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tgroup id="1br40"></optgroup>
<code id="1br40"><xmp id="1br40"><pre id="1br40"></pre></xmp></code>
  1. <samp id="1br40"><tt id="1br40"></tt></samp>
  2. 姓:  名:
    當前位置: 首頁 > 姓氏名人 > 詩人 > 埃茲拉·龐德
    埃茲拉·龐德

    埃茲拉·龐德(著名詩人)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出生于1885年10月30日,出生地在美國愛達荷州的海利鎮。是美國詩人和文學評論家。1908年定居倫敦,以后一度成為倫敦文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和艾略特同為后期象征主義詩歌的領軍人物。他從中國古典詩歌、日本俳句中生發出“詩歌意象”的理論,為東西方詩歌的互相借鑒做出了卓越貢獻。1972年11月1日逝世。

    個人資料

    • 中文名埃茲拉·龐德
    • 外文名Ezra Pound
    • 國 籍美國
    • 出生地美國愛達荷州
    • 出生日期1885年10月30日
    • 逝世日期1972年11月1日
    • 職 業詩人、文學評論家
    • 畢業院校賓夕法尼亞大學
    • 主要成就推動意象派詩歌運動
    • 代表作品《在地鐵站內》

    埃茲拉·龐德相關資訊

    埃茲拉·龐德詳細介紹

      埃茲拉·龐德的個人簡介

      埃茲拉·龐德1885年10月30日出生于美國愛達荷州,在去歐洲以前,他在賓夕法尼亞大學就學,在那里攻讀美國歷史、古典文學、羅曼斯語言文學。兩年后,他轉至哈密爾頓大學(Hamilton College)學習,1906年獲碩士學位。1898年龐德首次赴歐,以后于1902年,1906年及1908年先后共四次去歐洲。1908年定居倫敦,以后一度成為倫敦文壇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龐德在促進中西文化交流方面作了很大努力。他的意象派作品中汲取了某些日本詩歌如俳句詩的寫作形式及特點。他在長詩《詩章》中闡述孔子學說,在1915年出版的《中國》中收集并翻譯了十幾首中國古詩。龐德不太懂中文,他的譯作是由日譯本轉譯的。龐德還曾譯過《大學》、《中庸》、《論語》等。在翻譯過程中龐德得到了華盛頓一些專家學者的幫助,克服了各種困難。盡管人們可以對譯文進行各種指摘,但龐德畢竟作了前所未有的嘗試。除了翻譯中國作品外,龐德也譯過包括日本、希臘、意大利文學等多種語言的外國文學作品。就此而言,龐德也是一個有成就的翻譯家。

      埃茲拉·龐德的文學貢獻

      在巴黎和倫敦期間除了繼續從事創作外,他發掘和扶植人才,與歐美文學界人士廣為交游,為打破英美文學,尤其是英美詩歌的沉寂局面,為促進美國文學的“復興”作出了獨特的貢獻。他和雕塑家、畫家、音樂家都有廣泛的聯系,對歐美各國現代主義思潮的形成和發展都起了相當重要的作用。龐德在1914年至1916年間與愛爾蘭詩人葉芝(W.B.Yeats)交往很密切。他敬佩葉芝,以葉芝為師。葉芝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他的影響。龐德曾幫助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出版《青年藝術家的肖像》,(A Portraitof the Artist as a Young Man)和《尤利西斯》(Ulysses),幫助艾略特整理刪節《荒原》(The Waste Land)的初稿,并向出版社推薦出版。他在巴黎結識并幫助海明威,幫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在1924年離開巴黎后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龐德的注意力由文學創作逐步轉向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問題。

      龐德因上述原因于1943年被控叛國罪,1944年為美軍所俘,監禁在意大利比薩(Pisa)俘虜營中,1945年他被押往華盛頓受審,以后他被宣布神經失常而免于受審。從那時起的十幾年龐德是在精神病院中度過的。在被關押期間龐德繼續翻譯孔子的著作,并寫出《詩章》第71—84章,即《比薩詩章》(The Pisan Cantos)。1949年這部作品獲得了由美國國會圖書館頒發、由艾略特參加作評委的博林根詩歌獎(Bollingen Prize for Poetry),此事一度在美國引起很大爭議。

      1948年諾貝爾獎得主,大詩人T·S·艾略特的著名長詩《荒原》的副題就是:“獻給埃茲拉·龐德,最卓越的匠人”,該詩曾得利于龐德的親自修改。作為歐美現代主義文學公認的鼻祖之一,龐德在藝術創作及批評理論方面都有較大影響。主要作品是一部雄心勃勃、包攬人類文明的長詩,以詩章形式于1917~1959年分批發表,共包括109首詩章及8首未完成的草稿。1969年又出版了未完成草稿的一些片斷。這些詩章晦澀難懂,題材廣泛,技巧多變而獨特,是學院派長期研究的重要課題。其中第1~7章討論詩的構成與意義,第8~11章講述一位威尼斯將軍及藝術庇護人的故事,第12~13章比較西方現代社會秩序與中國孔子道德理想,第14~16章描寫從現代地獄的倫敦轉入古代天堂威尼斯的途徑,第41章頌揚墨索里尼,第62~71章研究美國總統約翰·亞當斯,還有他在美軍俘虜營里寫下的《比薩詩章》,述說他身為戰犯穿越“靈魂的黑夜”的心路歷程,等等。其思想主要特征是:反對資本主義工業文明及西方正統文化統治(其中包括英國文學教條、猶太人及文藝檢查制度),強調借鑒東方智慧與古代文明財富(如中國與埃及古詩、日本戲劇、儒家哲學、古羅馬藝術、杰弗遜的重農主義民主理想等),造成一個充滿人性、崇尚藝術、多種文化交融并存、而又受到個別英明救世主庇護與領導的美好世界。在詩歌理論上,龐德曾提出有關意象詩及“漩渦主義”的觀念,打破傳統詩歌嚴密結構,促成英美現代詩歌形式歷史性的突破與發展,并且在開闊視野、搜勝獵奇、吸收東方及古代文化方面有較大進步。龐德也是宣揚中國文明、翻譯介紹中國古詩的西方詩人之一。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亚洲国产成人成上人色爱,亚洲国产精品不卡在线电影,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optgroup id="1br40"></optgroup>
    <code id="1br40"><xmp id="1br40"><pre id="1br40"></pre></xmp></code>
    1. <samp id="1br40"><tt id="1br40"></tt></samp>